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军事在线 > 文章 当前位置: 军事在线 > 文章

美前驻俄大使:冷战教训警示中美大国竞争

时间:2021-01-07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原标题:美前驻俄大使文章:冷战教训警示大国竞争

  参考消息网1月5日报道 美国《华盛顿季刊》2020年冬季号发表美国斯坦福大学政治学教授、美国前驻俄罗斯大使迈克尔·麦克福尔的一篇题为《冷战的经验教训和有关今日中美关系的谬见》的文章,文章表示在应对中国时以冷战作对比,这可能让很多美国人感到安慰,但这是肤浅的历史比喻。全文摘编如下:

  在中断30年之后,冷战又回来了,至少现在很多人这样认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深了美国两党对中国的蔑视态度,一些观察人士甚至用更加二元对立的语言概括美中对抗。

  并非所有人都接受这种新的世俗看法。前国家情报总监丹·科茨称:“中美之间不存在冷战。”大使傅立民写道:“与中国的斗争不是冷战回放。”约翰·米勒教授认为,“对一场大战或者一场‘新冷战’的恐惧是没有道理的”。

  今天中国崛起带来的很多挑战与冷战鲜有共同之处,因此需要创造性的战略思考,但并非抹去冷战剧本上的灰尘那么简单。如果把今天大国竞争机械地定义为又一场冷战,那就可能误判这种威胁的本质,误解竞争的性质,因而为决策者提供错误的指导。但如果忽视上世纪美苏关系与本世纪中美关系的相似性,就可能重复我们曾经犯过的一些最严重的错误,并且无法学会我们最成功的一些经验。

  意识形态:区分核心与次要利益

  冷战期间,意识形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国家之间泾渭分明。苏联统治者维持着共产主义经济,美国是市场经济。

  与冷战的不同之处 当前的意识形态竞争与上世纪的美苏竞争存在本质区别。中国没有为强制实行共产主义而入侵另一个国家。北京没有为那些寻求推翻民主政权或颠覆美国盟国政权的叛乱分子提供军事援助。

  需要避免的错误 我们必须承认这些在冷战时期意识形态斗争中犯下的错误,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在今天接触中国时制定一套更成功、更精细的策略。美国的战略家必须分清楚根本国家安全利益与次要考虑的区别。例如,维护边界和亚洲海上航行自由是美国至关重要的国家安全利益。事实证明,冷战时期保卫柏林和划定战后边界的做法对于维护欧洲和平至关重要。与之类似,我们要向外界表明我们对于维护这些战略必需品的承诺真实可信,而这种表态是成功的21世纪对华战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反过来,没必要遏制中国在世界各地的所有活动,那样可能导致我们无法实现更重要的目标。不应该用零和思维看待中国的所有投资、贸易协定和培训项目。中国追求安全利益的项目是美国军事规划者应该操心的,而把中国国内产能转移到国外的其他项目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威胁性。中国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事实上可能有利于受援国的经济发展,因而有可能为美国公司创造新的经济机会。试图阻挠所有行动是误入歧途、不切实际的。

  多边机制:相互依存塑造大国行为

  影响国家关系的因素不只有实力和意识形态。经济互动和参与多边体制也能塑造大国行为。这些力量在塑造美苏关系时作用不大,但可能对今日美中关系产生大得多的影响。

  与冷战的不同之处 随着中国实力及其与世界的融合程度不断增强,在重新制定此前由美国主导的各项机制的规则、标准和规范时,共产党领导人要求有更大发言权,而美国最近退出多项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中国的这种雄心。这一情况与上个世纪的超级大国关系迥然不同。此外,中国今天在非经济多边机制中的合作色彩比冷战时期的苏联要浓重得多。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美合作阻止伊朗开发核武器。中国在联合国维和任务、世界卫生组织和巴黎气候协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需要避免的错误 与美苏对抗时代不同,保持互相依存使美国领导人获得了影响力,因为中国仍严重依赖与民主国家的贸易和投资。与外界联系得更紧密可能会限制北京在未来的行为,因为全球化和互相依存增加了破坏性行动的成本。美国外交决策者不应采用完全经济脱离的战略,而是需要走一条有限脱钩和全面多样化的精细化道路。

  双边合作:威慑合作并存考验智慧

  有人提倡回归冷战模式,以应对今日之中国。这些人通常主张对抗性战略。然而,真实的冷战是孤立与接触、威慑与合作、对抗与谈判的混合体。

  与冷战的不同之处 与美苏关系相比,中美领导人双边合作的历史要长得多,只是最近才被扰乱。在恢复外交关系之后,美国和中国官员在多个方面深化了双边关系。双边交往在20世纪最后十年和本世纪最初十年提速,虽然在贸易和投资领域最为明显,但教育交流和文化关系同样快速发展,这些领域都远胜过冷战时期莫斯科与华盛顿的关系。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虽然现在已经中断,但曾经创造出在美国双边关系中最全面、最频繁的政府间接触框架。

  尽管最近双边关系趋于紧张,但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多于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成千上万的美国学生在中国学习。冷战期间,只有极少数苏联学生赴美学习,反之亦然。在美国生活的美籍华人、中国移民和中国公民将美中两国社会紧密连接起来,这在冷战时期的苏美关系中是不存在的。

  需要避免的错误 在未来几十年与中共领导人打交道时,美国领导人不能一边寻求合作,一边抱有这样一种错误的想法,即接触政策最终可以消除实力与意识形态方面的双边竞争。

  把握好威慑、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平衡需要具备娴熟的双边外交技巧,包括清晰的表达和可信的承诺。要知道何时遏制、何时接触,要有辨别这两者的智慧,这些将是未来几十年做出有效决策时面临的核心挑战。

  经验教训:大国竞争需“精细化管理”

  在应对中国时以冷战作对比,这可能让很多美国人感到安慰,但这是肤浅的历史比喻。

  美国的宏观战略家应该回忆一下冷战实际上是如何结束的,不要基于不准确的、一厢情愿的故事来制定政策。与大众看法相反,美国并没有彻底摧毁苏联,在今天更没有能力摧毁中国。

  随着美中之间的争吵日趋激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加大对抗力度——包括制裁、脱钩、支持分裂主义组织甚至宣扬更迭政权。但冷战时期的经验教训与之相反:决定中国政治制度前景的是中国人而不是外部势力。与此同时,美国在近期不可能结束与中国的大国意识形态竞争。美国要做的是管理这种竞争。

上一篇:俄媒:拜登可能“联俄”应对中国吗?

下一篇:蓬佩奥称中国离北极太远却存幻想 中方:美离南海多远

推荐阅读
工作人员 | 联系《中国网视台》 | 关于《中国网视台》
中国网视台 版权所有 欢迎合作!联系QQ/微信:986569019
法律顾问:北京霆盛律师事务所 主任:贾霆  |   QQ:986569019  |  地址:www.cntv.one  |  电话:邮箱:986569019@qq.com  |